首页

SM女王调教免费观看视频

时间:2025-05-26 09:20:36 作者: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已培养千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国际化人才 浏览量:62413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获悉,设在该校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十余年来已培养1000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两国科教文化合作的一面旗帜。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顺利举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丹绿色创新日”近日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同步举行,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在哥本哈根会场开幕式上致辞时回顾中丹科教中心的发展历程,透露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她表示,围绕《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丹双方将在环境、气候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随后,王艳芬代表国科大与丹麦清洁科技集群(CLEAN Denmark)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包括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中丹绿色发展论坛和中丹青年交流论坛,两国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分别分享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经验,围绕绿色政策与技术实践展开讨论,并举行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启动仪式。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举行启动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了解,中丹学院是由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及丹麦8所大学共同发起创建的科教合作平台,旨在发展和加强中丹之间的教育合作,增加中丹两国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作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丹学院承担着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致力培养拥有跨学科思维、具备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

  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中丹学院每年来自欧洲教授的规模稳定在200人次,提供水与环境、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与信息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食品与健康等全日制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能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为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作总结。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她指出,下一步,中丹学院要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面临重大挑战的能源、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力度,并进一步推动合作成果转化。

  2025年是中国与丹麦建交75周年以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中丹绿色创新日”活动在此背景下举行,既展示中丹科技合作成果,也为两国未来加强可持续发展等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台商峰会为台胞台企带来新机遇:看好海南自贸港“独一无二”的好政策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莉认为,今天的青年写作直面时代的真实人际关系和际遇。本次《十月·青年专号》的作品展示了时代的变革、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呈现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通道和屏障。她期待当下的青年作家们写出代表作。

新华社权威速览丨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视频致辞金句

8月25日是我国第八个残疾预防日,今年主题为“预防疾病致残,共享健康生活”。今天(8月21日),中国残联、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在京举办第八个残疾预防日新闻发布会。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受控再入大气层

深化产业协同也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十年来,三地着力提升产业协同水平,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一批优势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步形成。2023年,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43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43倍。

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赤壁羊楼洞是中国青砖茶原产地,被誉为万里茶道的源头。如今,青砖茶从单一饮品逐渐衍生出茶画、茶染等工艺品。交流会上,来自赤壁市职业教育集团茶语文创团队带来的茶染表演吸引了与会嘉宾的极大兴趣,大家纷纷上前围观,动手体验茶染工艺。

全国首部区域性投资者保护条例在深圳出台

10月12日清晨,游客在东极阁迎接第一缕阳光。黑龙江省抚远市地处中国陆地最东端,有“华夏东极”之称。抚远东极阁位于抚远市抚远镇海拔266.5米的伊利嘎山之巅,南山公园山顶,是抚远市的最高点。东极阁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游客观看日出,迎接祖国第一缕阳光的最佳观赏地和打卡地。据悉,截至8月31日,抚远今年旅游总人数达197.8万人次,同比增长50.3%,旅游综合收入14.97亿元,同比增长50.91%。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